古街复活,续唱昔日之歌——黄石市历史文化街
日期:2025-11-11 12:40 浏览:
光圈:
一座城市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和生活脉络。从青砖黛瓦的历史建筑到大型工业遗址,从口头民间传说到日常生活基础,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着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标志着文明的演进。
为挖掘城市深层文化根源,展现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共生,讲述黄石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本文将重点关注黄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迹、历史建筑、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推出“传承历史,追随黄石”栏目,报道和见证黄石的振兴。在黄石,你可以感受非遗科技的匠心,了解城市文化遗产的现代标准。长江之滨,一座巨大的湿式回转窑静静地矗立在原华新水泥厂的旧址上。锈迹斑斑的炉身刻着“远东第一”的荣誉。年轻人在烤炉旁的草地上搭起帐篷,有说有笑。不远处的精密研磨车间里,“钢铁丛林”里正在举办光影艺术展。
这一系列长达百年的对话,为黄石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注入了生动的注脚。 2021年,黄石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在历史街区和文化保护振兴方面开展创新实践。从大冶钢厂苏式工人村,到拥有100年历史的华新1907文化公园水泥厂,再到素有“黄石汉正街”之称的上莱和平街,黄石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篇章。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为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古迹”注入新的活力。
有机改造保留城市记忆
从深秋到初冬,一场丝般的雨倾盆而下。历史文化区矿井2号线一栋苏式红砖宿舍里,老年居民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天气,聊着日常生活。
矿灯、安全帽、矿工服、杆子、袋子、水桶……“时间的故事”主题生活空间的房间都是居民免费提供的,而这些物品都是居民捐赠的“文物”。当地人正在尝试古代采矿,重现前几代人的战斗岁月。衣、食、住、学、行等矿业文化生活要素在主题生活空间中得到再现。
24个住户该街区所有建筑均为大冶铁矿职工集中居住区。它们见证了铁山地区从矿业开发到工业建设的重要历史,也是黄石矿产城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我市将借助城市更新项目,逐街区修复旧屋顶,升级墙体和地板,拆除架空电缆,建设“共享街区”、“678家电影院配火柴”、便捷巷弄和“时光故事”小广场。
历史文化区是城市的“活”记忆,传递着人们的乡愁。
在西蔡山区大冶钢厂苏式建筑毗邻的历史文化区内,时常有市民在“世纪之交燕钢苏式建筑”雕塑前登记拍照。
“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大冶钢厂的退休人员。每个人都对这个地方有着深深的热爱。这些是我们的根。”当地居民表示,这24栋苏式建筑见证了大冶钢铁的辉煌发展,也是居民的精神支柱。
为配合泰冶钢厂扩建,20世纪50年代沿坡修建了24栋红墙红瓦、中轴线对称的苏式建筑,被誉为“建国初期黄石第一宅”。但时间是无情的。现存21栋建筑因年久失修,墙体脱落,楼面倒塌。需要紧急修复。今年,我市启动了修复工程,对这21栋苏式建筑进行修复和风险修复。
重生不仅仅是“修旧如旧”,更是“保存灵魂”。该街区在保持居住功能的基础上,拟引入活力商业转换区、青年商业潮流区以及青年公寓的建设。这不仅将使该地区更加适合居民居住,还将包括一个工业遗产展示区和一个苏式建筑和文化体验区。
振兴利用提升城市活力
百年华新水泥厂的文化逆袭正在成功进行。
“我们没想到停产后水泥厂会比鼎盛时期更有活力。”看着展厅里川流不息的游客,华新污泥厂前工程师王建国眼角余光露出微笑。
近年来,本市按照“修旧如旧、分类施策”的原则,积极实施华新水泥厂厂址的振兴利用。如今,粗细磨车间、湿法水泥回转窑及社区仓储仓库已改造成工业博物馆。原包装水泥出口列车站台及相关建筑改建为实体文创场馆和草区核心市场。青春新半岛打造文化、旅游、商业体验的商业开发区。
商业创新给故事带来温暖。开园三年多来,华新1907文化园已成功举办“2023年黄石敦煌光影艺术展”、2024年“三星堆光影艺术展”、2025年“山海风景光影艺术展”等活动,迄今已接待游客35万人次,成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振兴的典范。城市。
更令人惊喜的是,华新1907文化还加强与高校合作,盘活华新1907文化。五羊巷片区作为枢纽艺术学院联合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全国首个独特的场景化教育空间,高等艺术大学与工业古迹相得益彰。
上来和平街,传递着从“生活方式”到“火”的丰富历史,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获得重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百年老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衰落。由于当地人口密集,老旧危房、商铺众多,上阳和平街一度面临无法拆除、无法搬迁的困境。
2023年,我市将启动上阳商圈城市更新项目。今年元旦,和平街特色商圈“上窑记忆”整修后重新开业。在保留上阳码头历史文化遗存和百年商业风貌的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街区。今年的春节,精心策划的年货节,让该地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超过2万名参与者齐聚年货节。当地居民叶永祥说:“我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生,很高兴看到大街小巷再次繁荣起来。”他说。
规划和保护以维持城市状况。
沉睡的历史中心又恢复了生机。
“我市有黄石古镇、铁山镇两大历史街区,六大历史街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保护,该市制定出台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城市(修订版)”,为保护项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本着“土地管理、产权负责”的原则,我市建立了“高度保护”的保护工作格局。历史文化资源涵盖方方面面。
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砖一瓦都经受着城市发展的沧桑变迁。目前,黄石市已有6个街区入选湖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该市迅速制定了《黄石市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6个历史文化街区各自的保护措施。
华新水泥厂旧址将建设黄石中央文化中心、汉阳坪煤钢厂旧址将建设滨江步行空间、索维大冶钢厂的ET风格建筑将开发为自然写生和旅游,大冶有色的办公和生活区将被改造为高端商务区和会客区。光山二路宿舍建在环保康养街区,大冶铁矿厂光明里宿舍建在“生活旅游会展”型街区……以“一区一策”的思路,街道复兴之路才能“百花齐放”。
社区保护不是为了“美化”社区,而是真正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促进发展。
是住宅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大冶非铁路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都小区改造后,街道上的污水和飞来飞去的蚊蝇消失了,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座欧式花园。汉阳坪梅尔煤钢厂历史文化区有文化财产保护单位及相关遗址9处。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中国近代工业的深厚底蕴,它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惊人的发展。高炉遗迹的剪影,揭示了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汗水筑成的工业梦想。
目前,专家们正在审议《黄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4-2035年)》。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我市申报黄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日通过省级审核,《黄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方案》公布。这意味着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将进入新阶段,为保护历史文化提供新机遇。黄石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与利用